郑州市第十二中学欢迎您!
教师发展
教育科研
新课改让我们乐在其中
责编:admin 发布日期:2013-03-04 ┆ 访问量:0

点击看大图

郑州12中新课改现场

  有人说,新课改犹如一场春风,吹来了五彩缤纷、百家争鸣的课堂,吹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思想;也有人说,新课改像一个大舞台,给了学生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而当记者走进郑州十二中,这所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改样本校,才发现一切的比喻都不及学生们一张张自信的笑脸来得真实。

  “新课改与我们无比贴近”

  “课改后的课堂是崭新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学,丰富的校本课程为我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培养了特长,让我们的激情与梦想共同飞翔……”

  “新课程要求我们不能只做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和考试能手,就业和升学不是高中教育的唯一目的,最重要的是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新课改重在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无论是平时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寒暑假的社区服务,目的都在于让我们接触社会,获得抽象的书本知识所不能概括的实践体验。”

  或许有些学校的学生还不太明白新课改究竟是什么,而郑州十二中的学生已经能在谈及新课改时说得头头是道,俨然一个个课改小“专家”。在惊讶中,记者发现,几乎每个新生手中都有一本《课改指航》。从如何认识高中新课程到如何选择个性化的修习方案,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到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评价方式,这本书中均有详细的解释。

  “这本书是我们送给新生的一份礼物,编写这本书就是为了让刚刚接触到新课改的学生不再盲目,能对新课程有个整体而全面的理解,为他们的高中新生活导航。”十二中校长庞非如是说。

   “新课改与我们无比贴近。”高二(1)班杨胜涛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作为第一届高中新课改的学生,心中本来充满了迷茫,感觉无从下手,但老师的一步步引导让他们很快就融入了新课改的快乐氛围,现在的大家都非常享受新课改带来的惊喜和快乐。

      同学们首先感知到的是新课改后与众不同的课堂形式

  “我们的教室很不一样,都是几个学生分为一组,大家围着桌子坐,很方便交流和讨论。”

  “老师讲课也不在讲台上,而是在我们身边,感觉再也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了,能时刻帮助我们解答疑问。”

  “课堂不像以前那么鸦雀无声了,我们都是一边听课,一边交流,偶尔还有激烈的争论,总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再也不会昏昏欲睡……”大家争先恐后地描述着自己班级的课堂情况。 

  面对崭新的教材,同学们能否很快接受并理解其教学目标?这一直是记者的疑问。“这就不用担心了,我们有‘学习卷’。”该校高二(9)班郑瑞琛告诉记者,学校结合本校实际研发的“学习卷”让同学们即使面对崭新的课本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据介绍,这本学习卷每位同学人手一份,总是在课堂上与教材相伴使用,上面不仅有以问题、习题形式呈现的知识点,还有提炼出的学习规律、方法、策略和要求。

  “有了这本‘宝典’,我们很容易从整体上感知知识脉络,上面设计一些问题也引导我们预习和自学,我们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谈到学习卷带来的帮助,大家都很开心,“每节课我们都能通过学习卷准确、清晰地了解到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因为老师会把课程标准中一些复杂的要求变成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点,并通过一些典型的习题检验我们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老师们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我们也真正触摸到了新课改。”

“新课堂让我们学会自主,更加自信”

  “可以说新课堂改变了我。”一位腼腆的女生告诉记者,自己进入高中后的变化非常明显,就连朋友都说自己变得爱说话了。“以前让我在课堂上发言简直是难为我,主动举手更是不可能的事。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在课上畅所欲言,就算说错了也没有关系,重在参与讨论。而且,我不会让我们小组因为我而落后的,所以现在我也常为了小组荣誉而主动发言。 ”

  “课堂上的互动展示环节给我印象最深,”高二(4)班的杨天明发现,要想把学懂了的东西讲出来非常困难,必须理解到一定的程度,但不管是习题还是知识点,向大家讲解一番之后记忆会更加深刻。“主动展示的目的还是想让老师听一下我的思路,这样更容易暴露一些瑕疵,经过老师面对面的指点,自己的进步非常快。”

  谈到新课改后的课堂感受,似乎每位同学都有话要说。

  “新课改后,老师好像更关心我们了,更愿意倾听我们的心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我们留下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我体验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前只是听课,现在好像享受到了更大的权利,知识面前可以多提个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更有趣了,对知识的记忆也更扎实,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职业意识和对人生规划的能力。”

  “老师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设计一些源于生活的话题和素材,引发我们的兴趣,让我们主动思考、探究,我们才是课堂上的主人。”

  “习题和作业难度层次更分明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掌握情况选择,程度好的同学不必把时间浪费在基础的题目上,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

  从他们的话语中,记者发现不少同学都在新课改中变得更自信了,学习态度更积极了。“新课改以来,我养成了很好的一个习惯,就是主动预习。预习是自己独立接受新的知识,不仅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开拓思路,对要学的知识心中有数,在课堂上就更容易紧跟老师的思路。我感觉这段时间以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都明显增强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也特别浓厚。”

  新课改的关键不在于其形式的改变,更是一种理念的更新,它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十二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进十二中的办公室,记者看到许多忙于备新课的老师。“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敢于创新。我们先后去江苏、山东这些课改先行省取经,还到上海教科院培训十日,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借鉴思考并加以改进。”为了学生们能更加自主地学习,老师们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老师们每次从外面学习回来,都会有惊喜给我们。不仅会告诉我们一些新课程的学习经验和技巧,还会在课堂上亮出新的‘高招’,所以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精彩有趣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每次外出参观和培训,教师们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把先进的经验带回十二中,并结合本校情况进行尝试和改进。这也许正是十二中的课改之路越走的越宽广的原因所在。

 

 

 

  “感觉就像提前进入了大学”

  “新课改让我们选择的空间和余地更大了,主动性更强了,除了各种有趣的选修课,还有研究性学习,这样的学习生活非常美好,简直就像提前进入了大学生活。”高二(5)班同学宋歌对此充满了感慨。

  在与人交往中学会说“不”,当“爱”临近该怎么办?遇到有人溺水或中暑该如何进行急救?在十二中,除了国家课程之外,学生还能选修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校本课程,培养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潜力。

  “我选的是‘心舞飞扬’选修课,除了能在课上敞开心扉与大家交流,还能学到许多具体的心理调节技巧,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在红十字会急救课上,我学会了不少急救常识,生活中碰伤了、烫伤了,或者遇到其他一些突发情况,我都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知识特别实用。”

  “数码摄影和太极拳我都很喜欢,不仅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享受一份宁静与快乐,还能强健体魄,修身养性。”选修课让学生们对每天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

  在去年下发课表时,看到课表上的“研究性学习”,许多学生还有些迷茫,可如今,“论语初探”、“开发解题智慧”、“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探索”、“大气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在这些生动有趣的课题中,学生们三五成群地收集资料、热烈讨论、制作课件,已经开始了正式的课题研究。

    “我选择的课题是‘苏轼研究’,苏轼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才,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留下约四千首诗,三百多首词等作品,不可能一一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我得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对苏轼各种风格或主题的作品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对代表作深入研究”。高一(8)学生李鹤对研究性学习有这样的感悟。

  “我们选的是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行研究,”高二(7)班张中一告诉记者,研究的过程非常快乐,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分工,取长补短、同心协力,不止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大家都成了密不可分的好友。

  二(10)的张于凯同学则选了中国结的制作。“看着精美小巧的中国结,却是一项大工程,看着10分钟左右的视频演示,我们研究了足足4个小时,才做出第一个歪七扭八的中国结……”回忆起当时小组成员一同努力的“艰苦”过程,和最终用漂亮的作品得到大家认可时的兴奋不已,她仍感觉历历在目。

  “不同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学校让我们自己做主,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擅长的课题进行研究。研究性学习让我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张扬,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动手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同学们都对研究性学习充满了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理念正是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要追求的目标。

  为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十二中还专门编写了《研究性学习指导》一书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开题报告中要求学生写出研究本题目的背景、目的、计划等,没想到学生们通过调查走访、查阅图书等,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开题成果不但阐述得好,还用自己动手制作的课件进行了展示,令人十分惊喜。


“人生阅历从综合实践活动开始”

  “生活的经历犹如颗颗繁星布满天空,而拓展训练中那次面对毕业墙,却成为我终生难忘的记忆。……”谈起综合实践活动给大家的感受,大家纷纷发言,一位同学提起不久前在八中基地的素质拓展,勾起了大家无尽的回忆和感慨:

  “在无任何装备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跨越4.2米高的一面墙。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是怎么过去的,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从高墙上争先恐后伸向我的手臂,和墙下顶天立地让同伴踩踏的肩膀,他们白色汗衫上一个个鲜明的脚印……”

  “还记得当时哨声响起,第一个冲过去为我们做人梯的竟是已过中年的班主任……”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逝去,我们班还剩最后一个同学,可他已经为了驮其他同学累得爬不起来了,当时我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勇气,又从高墙上直接跳了下去,心中想的只是一定要把他驮过去……”

  大家争先恐后地描述着当时的场景,心情相当激动,一阵阵的掌声响起,一个个看似坚强的大男孩也早已红润了眼眶,温软了心。

  “为了磨练我们坚强的意志,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拓展训练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在无形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二(10)的孟虎介绍说,社会实践让他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学到了不少知识,锻炼了不少能力。“社会实践的题目是自定的,社区服务的单位也是自己想办法联系的,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大家分工合作,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同学之间的友情变得更加浓厚了。”

  “累并快乐着,是我们在社区服务中最真实的感受。”十二中的不少同学是附近社区的“铁杆”志愿者,定期参与社区清洁活动,他们的宣传还吸引了不少群众自发拿起清洁工具,参与到社区保洁当中去。  “我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也帮助了别人,这种感觉很令人陶醉。”

  “以前我们只是闭门读书,对社会了解甚少,社区服务为我们架起了一道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当我们从学校走出去,当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与生产联系起来时,发现自己学有所用,能为别人提供帮助,那种感觉真好。”“综合实践活动加强了我们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获得亲身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了对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

  同学们纷纷谈着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其中的收获和成长。有声有色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们学会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也让他们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和称赞。

“留下我们青春的最美回忆”

    “过去,我们偶尔会偷懒,只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才会下功夫学习,毕竟这两次考试成绩比较容易令老师和家长关注。但现在不会了,新课改对我们实行的是综合素质评价,非常重视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以大家都很重视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高二(8)班孙怡萍向记者介绍说,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学分修习、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身体素质发展状况、基础素养评价等。“基础素养可以理解为德、智、体、美,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当被问及为什么对评价过程如此清楚,孙怡萍笑着告诉记者,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学校专门为学生设计了一本《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手册记录着学生每一学期的成长历程;各时期的重大业绩或突出表现也可记载其中;成长记录袋里展示了学生高中三年来自己的“得意之作”;家长和班主任也可以在学生手册里写出鼓励性的批语……

  “这是一本神奇的手册,能帮助我们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反思,是一本能使人进步的手册。”谈到这本手册的特点,大家都觉得它突出了学生是评价主人的地位。“使用手册能让学生在互动式的评价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让我们懂得了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某几个学科的高成绩,而是真正为了我们的全面发展,我们承担着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高一(8)班张佳同学感慨地说,这本《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可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它在我不想在冬日里起床跑操时、在课堂上不喜欢主动与人讨论时、不想参加文艺活动时,时时刻刻都监督着我,慢慢的我真的改变了。”

  “我们不懈努力的成绩、纯洁的理想、读书的随想、自己的特长、不足……这些在校园里呈现的点点滴滴,都收录在这个册子里。我们成长的足迹、对人生的感悟、同学的寄语……这些在校园里反映出的林林总总都印刻在这里。这些是那么的真实而有趣。试想一下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偶然翻看这曾经的故事,是何等的惬意呀!”高一(3)班同学苗雪莹兴奋地描述着手册带给她的惊喜。

  在与同学们的交谈中,记者发现,大家都非常喜欢这种不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怎么能用一张试卷来衡量呢?我们愿意站在这个更加宽广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亮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

  对于学生们在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后发生的变化,老师们也感到颇为惊喜,“学生之间的互评,促进了同学之间关系的融洽,班干部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更加顺畅。现在学校助人为乐的学生多了,损人利己的学生少了;尊师爱师的学生多了,不文明的行为少了……站在教学第一线,我深切感受到新课改的评价体系给我们师生带来的转变。”

  “带着惊喜去阅读评价手册,看着学生对青春的宣言、富有创意的签名、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书写着自己的收获和不满意之处,那字里行间隐含着无限的留恋和对青春的珍惜。当有学生问能不能不写某一时期那件小事,表明他很不愿揭开历史的小污点,那就为他以后做人做事敲响了警钟……留存手中的这本资料承载着学生这一学期的苦乐和收获,这是终生难忘的,也是教师和学生的无价之宝。”教师们对此好评如潮。

  “新课改,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精彩的课堂,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知识宝库与多元的世界。而每个人都应该在新课改中收获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涵养、严谨的治学的态度、积极的探索的精神、诚挚的爱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对梦想的无限激情和执着追求。”

  至此,记者与郑州十二中——这所已经成为了我市高中课改探索领域“标杆”学校的学生们达成了共识,共同期待新课改的继续推进将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改变。

 

 



感知到的是新课改后与众不同的课堂形式

  “我们的教室很不一样,都是几个学生分为一组,大家围着桌子坐,很方便交流和讨论。”

  “老师讲课也不在讲台上,而是在我们身边,感觉再也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了,能时刻帮助我们解答疑问。”

  “课堂不像以前那么鸦雀无声了,我们都是一边听课,一边交流,偶尔还有激烈的争论,总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再也不会昏昏欲睡……”大家争先恐后地描述着自己班级的课堂情况。 

  面对崭新的教材,同学们能否很快接受并理解其教学目标?这一直是记者的疑问。“这就不用担心了,我们有‘学习卷’。”该校高二(9)班郑瑞琛告诉记者,学校结合本校实际研发的“学习卷”让同学们即使面对崭新的课本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据介绍,这本学习卷每位同学人手一份,总是在课堂上与教材相伴使用,上面不仅有以问题、习题形式呈现的知识点,还有提炼出的学习规律、方法、策略和要求。

  “有了这本‘宝典’,我们很容易从整体上感知知识脉络,上面设计一些问题也引导我们预习和自学,我们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谈到学习卷带来的帮助,大家都很开心,“每节课我们都能通过学习卷准确、清晰地了解到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因为老师会把课程标准中一些复杂的要求变成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点,并通过一些典型的习题检验我们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老师们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我们也真正触摸到了新课改。”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十二中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国基路233号 电话:0371-63981709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