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十二中学欢迎您!
其他
双新双减
基于“五育并举”的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实践
责编:郑州第十二中学 发布日期:2021-04-16

基于“五育并举”的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五育”是新时代中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最核心的内容。“并举”则是针对“五育”实施不平衡的教育方法。作为基层学校,推动“五育并举”的扎实落地,为全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责无旁贷。

多年来,郑州12中以“行”文化建设为引领,秉持“行稳致远”的办学理念,传承“求知 明德 识礼 健体”的校训,以“博闻尚礼、成德达才”为育人目标,树立“体魄强健,阳光向上,博学儒雅,谦恭知礼”的育人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始终以高质量的教育为工作愿景,不断实现着自我超越。

一、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小组,统领全校德育工作,建立德育长效机制,探索“一个核心、两个阵地、三支队伍、四类课程、七大活动”的德育工作模式,力求将德育工作做细、做深、做实。

(一)明确德育工作目标,探索德育途径和方法

我校德育工作致力于服务学生“修身、求知、成才”全过程,培养学生“责任、诚信、协作”的精神品质和“学习自主、管理自治、生活自理、行为自律”的“四自精神”,塑造学生“体魄强健,阳光向上,博学儒雅,谦恭知礼”的个人形象,让学习成为学生“人生质量的优化过程;精神资源的开发过程;生命品位的提升过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创新德育课程教科研模式

我校遵循“切合需要”的原则,设置“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生活技能”四大类德育课程,以“适应”、“人格”、“成年”三大主题分别统领高一、高二、高三的德育课程专题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想发展状况、自我发展需求和时代发展需要。

学校创新德育课程教学研究模式,以班会公开课为突破口,精心锤炼备课、上课、评课、研讨等各个环节,积累经验,形成有形成果。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科学引领,分层培养

我校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团队,通过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引导班主任由“事务型”向“学者型”转变。组建“骨干班主任”和“青年班主任”两个团队进行分层培养,利用德育工作讲坛、读书活动、校内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工作案例分析等一系列形式,提升班主任业务水平和班级管理艺术。

(四)坚持活动育人,丰富德育活动形式

学校依据德育工作五大领域内容,设置七大德育系列活动。开展了以“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为代表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以“校园十佳好少年”系列活动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以“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黄帝故里祭祖”活动为代表的研学旅行活动,以“保护母亲河”为代表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以“美好心灵,放飞梦想”系列活动为代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爱心志愿行”系列活动为代表的志愿服务活动,以“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系列活动为代表的劳动教育活动,以“生涯梦想班”为代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改进教学  培育智慧

(一)践行智慧教育  让学习可见    

课堂是智育的实践场所,郑州12中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创新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让学习可见”的智慧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出一套涵盖备课、课程、测量和评价的智慧教学体系。

通过智能设备的对接,增强了课堂学习的交互性、合作性与探究性,记录过程数据,方便、快捷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而在 “从学过了到学会了”过程中,教师通过评价任务的即时反馈,能提供及时、精准辅导与指导,最大化地满足个性化学习。这样的方式,让课堂充满竞争、思考、想象和智慧,更容易促使学习的可见。

学校立足实验-推广-提升的三步走战略,整体推进“让学习可见”的智慧课堂教学。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历经2年,经历班级实验和年级推广,走向全校推广阶段。现阶段学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细节完善和功能提升,推动智慧课堂的常态化教学,深度挖掘教学过程数据价值,提供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服务,实现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智慧、生活的智慧、人生的智慧等育人目标。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真正的智慧无法用知识堆积,而是在基于兴趣的探索中悄然而至。

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表,以张红勋老师团队负责的研究性学习特色项目研究室为主导,配备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和学科研究性学习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工作,并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队伍建设和课程评价等多方面扎实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评价等多项工作。

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采用复式教学和现场教学,让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学或研究交替进行,学生的研究项目可以在学校的各个功能室开展现场教学,在现场教学中,学生可以走进实验室、图书馆、创客工场或体育馆等等多个地方,通过调查、访谈、实验、观察等多种研究方式,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既要做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也要做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学习与生活的结合,让知识的规律在实践中升华为智慧。

(三)搭建实践平台  助力学生成长

学校为学生的自我修炼、发挥潜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助力学生的成长。学校搭建多种多样的平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彰显自己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审美情趣、艺术表达能力等,让学生时时处处体验到获得感,从而自觉地、努力地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我们积极支持学生社团的建设,让青寻文学社、筑梦生涯社、动漫社、英语话剧社、机器人发明与创新社、E—数学实验室等协会继续焕发青春活力。同时我们引领学生社团的高端发展,比如组建无人机开发与研究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绘制学校全息影像。我们还与时俱进,组建了微电影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去记录、传播新时代郑州的美。学校通过理科节、文科节、英语演讲大赛等学科活动,给学生搭建更多展现自我的舞台。

 

三、促进身心健康的体育教育

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项教学,不断丰富体育教育的内涵,切实把服务与于师生的理念落到实处。

(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阳光体育运动

在开齐开足每周2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将学生健美操、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年度教育计划。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和体育展演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运动会,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每年组织不少于10次的校级体育比赛活动,做到“月月有赛事、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

(三)体育分项教学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情况和兴趣爱好,通过事先摸底、问卷调查,归类分成五个专项教学单元:男篮班、女篮班、体育舞蹈班、乒乓羽毛球班。师资方面:我校所有五名体育教师各有所长,分别在篮球、健美操、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训练方面具有相当专业水平,对各自的专项训练有一定的经验。学生班的编制:每个年级前五个班和后五个班分成两部分上课。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上报自己喜欢的学习项目,通过教师的调节,把学生分成五个教学单元,利于专项教学。

让学生在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得到比较深入的发展,使之成为学生可以终身受益的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

建立以专职及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将心理教育、生命教育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加强重点关注和引导,指导学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适当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建立心理健康辅导跟踪记录。

四、拓展面向人人的美育教育

学校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构建“课程实施、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

(一)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鼓励教师结合新时代发展,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发现美的素材,积累美的资源,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丰富美育资源,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审美情趣与积累审美经验。

(二)在多样化艺术课程中体验美

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发挥我校在影视表演、礼仪、舞蹈等艺术专项特长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数字音乐教室,数字书法教室、国学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等功能教室开展艺术类拓展型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组建书法、舞蹈、摄影、文学社、微电影社、动漫社等社团,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

学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渠道,开展多项美育活动,

分学科举办学科节,在学科活动中渗透美育。分别举办典籍里的中国、语文、英语、数学、文综、理综学科节、体育艺术节等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以经典咏流传、中秋诗会、戏剧进校园、课本剧、非遗展示等校内文艺演出活动为契机,开展学校和班级展示交流活动。特别是利用体育馆多功能大舞台开展经典咏流传活动,通过红色歌曲、学生讲党史故事等形式,努力创作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理念,突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表演作品,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一是合理布局校园设施,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文化氛围及其浓厚的气氛。

二是完成校园文化景观和走廊文化的建设,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物化体现。

三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并在班级管理中实施 “美在言行、美在安静”流动红旗制,将美育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美育文化氛围。

五、全面实施关于劳动的教育

学校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实施关于劳动的教育,引导家庭发挥好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增强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积极劳动“进课表”、“进课程”,从而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一)重视课程整合  启智寓教于乐

学校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实现每个班级每周不少于一节的劳动课,开发《大河情怀》等校本课程讲述黄河儿女开发黄河流域的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学科课程中的渗透与实践,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劳动能力。注重学科课程融合,包含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创客等学科中的实验课程,引导教师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融合教学模式。

(二)突出劳动教育的宣传和指导

通过军训、入校教育、宣传媒介等途径向全体学生进行劳动主题教育,宣传抗疫救灾的劳模精神和身边的劳动榜样。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专题讲座,教会学生熟练使用清洁用具,能够高质量完成教室清洁维护工作。依据《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创造性地完成教室规范化各项要求。校医室对值周班晨扫工作进行教学指导,并认真完成各班晨扫的督促与考评。学校设计劳动项目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演讲和劳动成果展示,培育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

(三)建立多样化劳动教育形式

1.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班主任挖掘班级内部资源,在班级设立各种劳动岗位,推行“设岗育人”的班级管理理念,做到“事事有人,人人有事做”。比如:花草管理岗、讲台保洁岗、工具间清洁岗等。岗位分工细致,不同岗位之间分工协作。有的班级还实行岗位竞聘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学校规划的系列化家庭劳动体验活动

通过加强家校协作,精心规划切合实际的活动项目,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为其更加全面地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学校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家长进行指导与记录。比如:学习并独立完成一道经典菜,协助父母打扫清洁,独立整理自己的床铺和个人物品,住校生宿舍内务比赛,社区志愿服务等。

3.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选选修课及相应社团,进行创造性劳动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劳动内容,如非遗进校园自修项目、“我为教师画张像”、班旗班徽设计、运动会会徽会歌创作等,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育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

4.传统文化助力劳动教育

学校将“非遗进校园”纳入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打破传统课堂模式,推出以“非遗技艺走进校园生活·传统文化助力劳动教育”的主题活动。学校科学合理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极具代表的非遗项目,整合“劳动+非遗+教育”三方资源,打磨出木版年画、刺绣、雕刻、猴加官、剪纸、面塑、泥塑、毛笔制作技艺等十多个寓教于乐的非遗主题新劳动教育课程,分别从劳动观念、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习惯培养、劳动实践四个方面展开,将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融入到劳动实践当中。

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的教育是为公平,所有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是为质量。郑州12中竭力为学生营造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环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更加智慧和有创新能力的个体。

 

 

                            郑州市第十二中学

                             2021415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十二中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国基路233号 电话:0371-63981709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