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十二中学欢迎您!
其他
书香校园
学生读书有感
责编:郑州第十二中学 发布日期:2021-11-19

书香家庭建设之读后感集

                          

 

1.寒假读网络小说有感

杜浩宇

     在这个寒假,我斗胆尝试了一下阅读网络小说,因为我想搞清楚为什么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那么大,甚至可以令青少年做到废寝忘食地看。我读了这本网络小说叫《仙王的日常生活》,主要内容讲的是,在修真世界,一个普通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宇宙最强的人,但是他为人低调从来不暴露能力,只在关键时候出手拯救国家拯救世界,全文基本上是以吐槽的形式写成的,文字简单幽默,读起来很轻松,我猜测这就是吸引青少年的一点。也是最表面的一点,仅仅是因为这肯定是不会令青少年废寝忘食地读。

接下来要深层次剖析网络小说,网络小说分为很多种,修仙的,都市的,后宫的,总裁的,历史的,玄幻的,犯罪的,等等……为什么这些小说能够吸引人,是因为这里面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天纵奇才,要么是天生就被发现,然后人生路上各种顺利各种荣耀,要么是无意中领悟到什么真传,或者继承大神的力量,然后再也不隐姓埋名,开始各种风光耍帅。这些点才是吸引读者的关键。青少年可能觉得自己是被上天选中的人,我们将其称为中二病,意思是觉得自己天命不凡,以及觉得自己孤独之类的的东西。青春期出现这种心理上很正常的,就像朱老师曾经在高中宿舍里月光打在他湿润的脸颊,让我们敬爱的朱老师发出"我好孤独"的呻吟。正是因为小说人物符合青少年自己内心的幻想,觉得自己应该也是这样的,所以这类网络小说有很强的代入感,尤其是对患有中二病的青少年,他们觉得自己就应该像主角那样,财富百亿,身高188,明眸皓齿,无数男生女生往自己身上贴,但自己还保持着高冷,或者帅气地只喜欢一个普通女孩。小说里很美好,但现实里很残酷,青少年向往小说里的美好,所以才没日没夜地读,往往这些投入于网络小说里的人,大多都是很平庸的人,没有出色的家境,没有优异的成绩,没有帅气的脸庞,是那种走到大街上看一眼都会忘的那种人。他们渴望在某些地方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满足自己心里的那点不甘,可现实不允许他们,所以他们就在这文字中寻找,然后在脑子里把主角脑补成自己,把女主角脑补成自己喜欢的女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甚至可以说,网络小说就是他们的精神食粮,所以就会入了魔似地读,总之还是一句话,这些人很可悲,但也没有办法,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人生是场接力赛,可能你奋斗一生所获得的东西,还没有别人出生下来获得的多,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环境。我一直觉得,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代,这句话很荒谬,富二代们所接触的资源跟普通人是不同的,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努力,相反他们更需要努力比普通人更努力,玩物丧志的富二代还是少数,大多数富二代还是很努力的。穷不过五代,这句话可能是正确的,因为五代人,你前四代哪怕很穷但不做坏事,积了德,第五代生出来个天才,考上了清华,学到了知识,开始创业,然后变得有钱。成为富一代,努力让孩子成为富二代,然后循环。可是这要的时间特别长,还不排除无后的可能性,所以,这个世界还是平庸的人占大部分,世界上百分之就九十五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一的人的手里,而这些人背后的国家联合提出的"奶嘴计划"正是为了安抚平庸人的心理,让他们不求上进,甘心做个普通人,以稳固他们的财富,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个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所以他们就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扯得有点远了。

当然我们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下,也要对网络小说进行辩证看待。先说网络小说的文笔,因为网络小说门槛低,所以文笔质量参差不齐,但我个人觉得,文笔好的还是占极少数,因为大多人数看小说是为了打发时间,他们不想在你晦涩难懂的文字上浪费时间去分析,他们图的就一个字""。因为我所看的网络小说有限,所以我没办法罗列出我认为文笔好的小说。再来说说剧情,剧情很千篇一律,基本一个系列就一个模板,我觉得很是无趣,但依旧有人对此乐此不疲,我承认看第一部时,我确实被剧情吸引了,因为它所描述的是一种不同的世界,剧情也称得上跌宕起伏,但是真正的主线路剧情没有很多,就像柯南一样,柯南的主线路是找到黑衣组织并且将其摧毁,这明明最多就二百集的事儿,可为什么出了快一千集,当然是为了满足观看者,或者更深点,为了自己能多赚点钱。再来说说角色,一般都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当然也有第一人称写的,以第二人称写的,目前我还没有找到,因为这对语文功底要求很高。首先一类书如霸道总裁文,主角肯定是个高冷总裁,但可能很温柔,这点比较符合当代小姑娘的喜爱,然后就是修仙类的,主角通常是男的,因为大部分都是男生看这类的小说,然后就是主角很有天赋啥的,满足中二病的一系列幻想。我们再来说说网络小说的好处,首先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中国玄幻小说的死忠粉,即便翻译得磕磕巴巴,但还是阻挡不了他们的热情,这为中国打开了一片市场。其次,网络小说也可以养活一定的人,他们没什么专长也没高学历,但是凭借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写文也能养活自己。最后呢,网络小说也可以使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通过评论的方式联系到一块儿,我身边就有这种例子,比如很风靡的小说《斗罗大陆》让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个人谈到一块儿了,我刚上高中的时候,宿舍里的人除了我都看过这本小说,晚上他们都在讨论剧情,我睡不着,因为声音很大,我就在哪听,发现挺吸引人的,但是我没有去看,因为太多了,好几部,况且我已经听他们讲差不多知道了剧情。总得来说,当一部网络小说流行起来时,还是有些好处的。

我要说了差不多就是这些了,我高一有个同学,高二辍学写小说,曾经跟我一个宿舍,我知道他是真的很热爱,因为他平常在寝室不说话,很透明,但一当讨论到网络小说时,他的话比睡的都多,而且他早都开始写小说了,听说已经写了好几本了,有时间去拜读一下。

 

2.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有感

海雪莹

刚刚听说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心里有几个问号,读书是一辈子的事难道一整本书都在讲读书的重要性嘛?那岂不是太枯燥了,但是慢慢我发现其实不然。他是通过写自己在读过一些书后的感受,而来帮助我们应对这一辈子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表明了作者对与读书这件事的态度,确实还挺深奥的。由于没有全部读完,下面是我对书中某些内容的感悟。

本书从认识自己开始讲起,像我们小的时候不懂事,会觉得自己懂得特别多,但在我们经历过一些人情世故之后,就会觉得小时候的思想太幼稚。因为在那时,我们并不懂得认识自己,肚子里装得也只有饭啦!那如果我们想要学会认识自己,应该怎么做呢?正如书中提到的在你有点钱又有点闲的时候,不妨试着少说些不合实际的废话,对未来的空想与太多的欲望,真正的投入进一本书中,利用好之前所谓的无聊时间,来提升自己的眼界,不仅解决了当时无聊的现状,自己也会得到进步。

这本书中还有一个故事让我觉得挺感同身受的,就是沙哈尔教授在比赛之后去吃汉堡的故事。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时候会特别想得到一些事物,但在得到之前,必须要经过一些努力与辛苦,但当一切辛苦过后,你真的可以得到它时,你却可能已经失去了当时的那份期待与热情还有幸福感,由此,作者发问,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幸福是当你有了一个确定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这种感觉就叫幸福,有了追求,有了方向,才能体会幸福的内涵,重点在过程。我们的人生也可以如此,我们的人生目标可能是那个快乐的巅峰,但是在这个路途中,能够享受到其中的快乐,上山是快乐,下山也是快乐。这样,人生所积攒下来的全是快乐的相册,而不是痛苦的回忆,这就是幸福的方法。

同时幸福也是一种能力,如同书中所写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能力在增长,但幸福的能力在减弱,对快乐的感知力也在变弱,所以幸福的反面并不是不幸,而是麻木。"对于原本认为是幸福的事,放在当下,却会觉得没有丝毫幸福感。或许我们不应该一直纠结于我们是否是幸福的这样的问题,而是去培养幸福的能力,这样才会更真实一点,更容易获得幸福一点。我们的很多痛苦就在于想洪福,在打拼事业的时候,满脑子都想着海边的小镇,想去享两天清福。但真的给你两天清福享,你又想自己为什么没挣钱,得赶紧回去打拼,不能松懈。这就是人们纠结的地方,如果不能解决这个纠结的问题,幸福的能力是无法提高的。"

正念是啥?live in the moment(活在当下)“当你能够把周围的切东西放下时,你会发现外在的纷纷扰扰都只是外在的幻想,是空的、没有自性的。一件很坏的事,在若干年以后,回过头来看却是件好事。"正念恰好可以帮助我们活在当下,当我们焦虑时,不妨学着练习正念,吸气,呼气数数,确实是一个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减少焦虑的好方法。每天积极的生活,工作,以健康的心态处理每一件事,这就是正念。

我为什么会被情绪所左右?这我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就像书中写的有些人会在考试前的晚上烦躁,焦虑不安,我觉得我应该也算一个,但想一想这样的情绪也是可以克服的,主要是心态的问题。我认为一个良好的心态,做什么事才可以更从容,淡定,更理性。就那考试来说,就当它是一次近期学习的检测,并不一定要过分的紧张。我们现在还处在高二阶段,如果不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在高三的压力下,应该会更难以接受吧,有人说高考拼的就是心态,它真的占挺大一部分的,平时学习扎实也是一样重要的,但如果在考试时心态没有放平,就算再厉害,结果也可能会不理想。所以,心态确实是一个影响情绪的一个方面,并且影响很大。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被他人的一些言行所左右,这样你才能掌握自己的情绪。所有的事情,让它自然地来,自然地去。

当你觉得自己最近压力比较大时,可以这样做:第一要作息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记得早上起来去晒晒太阳。第二要学会坐禅或这个者培养一项能够坚持的韵律运动,跳广场舞其实特别好。第三就是每个周末找一部能够令你感动的电影,自己哭一哭,这样的话心情就会好很多。

《少即是多》一书告诉我们:幸福不是物质上的加法,而是精神上的充盈。其中提到追求生活中的小确幸,就是小小的确定的幸福。是啊,跟大幸福相比,小确幸更容易实现,而带给我们的精神上的愉悦也更多。这一点点的小确幸,可以缓解疲劳与情绪,而这一点一点是小确幸相加,不就是大大的幸福吗?

了解未来。这主要讲的是个人未来发展的方向——往高层次管理职能。而智能机器和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是广大普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有可能产生类似人的智能存在。在我看来,这个算是新物种,人类要面对的是如何面对和处理。当然,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除此以外,讲到企业的持续发展的方向。这些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比较远,但也是一种对未来进行了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未来淘汰的不是工作,而是技能。河北唐山的一个收费站大姐,面对收费站被拆,说出:我今年36岁,除了收费,其他什么都不会。

人工智能时代,被淘汰的只能是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因为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你的位置,所以在现在,就要多学习那些不接受机器挑战的技能,比如写作,用独特的思维去创新。

在《你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书中,克里斯坦森把人生分成了三块,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成功的事业,第二,良好的家庭和朋友系统,第三,保持正直。这三件事是并列的,每一项都很重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讲三件事做好,才可能会得到人生幸福。

这本书作者给我们推荐了许多值得读的好书,也提出了他对于这些书和事的多角度的看法。作者樊登本身也是一个狂热的读书爱好者,好奇心不死,读书不止就是他所写的。是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就让读书影响我们一辈子吧!

 

3.反璞归真的平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王思沂

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对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          ——题记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将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将不简单。人们总会将这样的话挂在口头,而真正又有多少人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将所有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呢?

读了《平凡的世界》,我被主人公孙少平的精神品质所深深震撼。每天在校只能啃两个“黑家伙”,冰天雪地也只有一件单薄的外衣,他不惜将混着雨水的剩菜汤都填入肚中,但极强的自尊心使他无法同其他学生一同取食。厄运依然降临在他的身上,高考的落榜,生活的贫困和一切挫折都没有把他打倒,他毅然从最底层干起,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生活,一直以不变的信念而奋斗着。一沙一世界,一个人既代表着一类人的生活状况,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上帝创造人类时,让我们所拥有的也莫过于平凡,人生最低的境界也归根于平凡二字,但当达到最高境界时,平凡也就是最真的,最无可替代的,最发人深省的最高理想,因为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平凡的积累,都离不开一颗不甘平凡的心,像孙少平这样力争上游、全力以赴的人生,已永远成为最不平凡的历程。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梦想不一定成为现实,奋斗换来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但努力过,奋斗过,尝试改变过,让平凡不平庸,让光阴不虚度,不在敢闯敢拼的年龄选择安逸享乐,也许这也是一种成功。这让我想到了一档《奇葩说》节目,有一期的辩题是如果让你选择你的一生,你会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当时现场的辩手们观点不一,但令我影响最深的是肖骁说的一段话或许你会选择小城房,觉得每天跟三姑六婆打打麻将唠唠嗑就这样平凡地度过人生也很好,但我会坚定地选择大城床,因为给我大城市的一张床,我有信心在这张床上奋斗出一套房!”是啊,人生不能等待别人去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幸福的。

这个寒假我也观看了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片中太乙真人的一席话让我记忆犹新:人是否能够改变命运,我不晓得。我只晓得,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是啊,如果不和英国文坛传统观念抗争,就没有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学成就;如果轻易向命运低头操持本业,林肯永远都只是鞋匠;如果经历战争磨难轻易倒下,就没有保尔这位钢铁战士;如果不和传统自然观念抗争,牛顿永远只能是被苹果砸的平庸之人;如果不站出来捅破中国近代社会的麻木和黑暗,鲁迅永远只是一个思想禁锢的作家,更何谈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魄豪情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刚毅品性。我又想起了孙少平,在屡受挫折后依然顽强地面对生活,永不言败,以满满的自信心迎接新的生活和挑战,虽无法超越客观条件成为了地道的负重前行者,但依然坚信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历尽千辛万苦酿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正可谓——对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

主持人大赛选手龚凡曾说过,时间的长河滚滚向前,它从不会等待任何人,但有一类人,他们到死都是年轻的,因为他们有着青春的精神!近两个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牵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无数平凡的人冲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是医生、是护士、是研究人员、是后勤工作者,甚至是清洁工,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没有选择逃避在家,而勇敢地站出来与疫情抗争,冒着生命危险只为抢回更多生命。特别是我们的战士、我们的军队,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军委主席一声令下便冲到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和疫情如火如荼地展开战斗。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们面对的最大挑战莫非各种演习以及维和战争,但面对这场从上到下、史无前例的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围剿,他们又显得格外可爱和伟大。有多少风险、流血和牺牲,又有多少舍生忘我与无私奉献,病毒可以潜移默化地吞噬健康,却永远也吞噬不了解放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现实是残酷无情的,但他们的大爱却是无边的,他们是最平凡的人,却又最不平凡,他们有信心和勇气将这场战斗进行到底!
   
我想说:2020的到来,仿佛一直在提醒我要学会珍惜。时间属于奋进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带来的灾难,同时我的内心也在无数遍祈祷武汉平安。尽管我看到了许多文章、报道,尽管确诊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尽管我们被困在家……但总归这一切都会过去,疫情会被战胜,红十字会的招牌会被中央托起,国人众志成城、上下一心,祖国的春天终将光芒万丈!
  
最后,我衷心祝愿武汉疫情能全面解决,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带着返璞归真的本心和一往无前的信心谱写不平凡的一生!

 

 

4.《活着》读后有感

王逸飞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源于叫喊,也不是来源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类的责任。” 这是我初读余华这本《活着》的第一幕。古人曾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这本书我读了三遍,也没有读够。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潸然泪下,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笔锋游走在希望和绝望之间,也许就是两页之间就会给你一个“希望的破灭”,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跌宕起伏的情节,冷静的笔风,就这样造就了一部佳作,实在是鲜明生动,耐人回味!

这本小说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富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痛苦,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

徐富贵的一生是波澜的,是充实的,也是可悲的。比起这位主人公,我更喜欢书里面的其他角色,正是这些可爱的人们,使富贵的一生有过纯粹的亲情与幸福的滋润。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看到家珍,一个纯真而坚韧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没有让她变得慵懒世俗,反而愈加衬托出她的高贵与从容。徐家富裕的时候,她是一个勤俭持家的太太;家族没落时,她对于富贵欢淫无度的逆来顺受。离开了主房去茅屋住时的沉静,失去有庆的悲痛,凤霞走时的镇静。加上她无力回天的软骨病,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她是一位坚毅的妻子,是一位善良有爱的母亲……看到凤霞,一个失聪而纯净的孩子,一场疾病夺去了她言语的能力,却夺不去她那颗天使般的善心。徐家大小姐优越的童年的后序是无穷的灾难,而就是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成为了一个破碎家庭的大梁。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对于父母的理解和对弟弟无私的爱护。最让我心疼的是她为了一段儿地瓜和别人争夺,仅仅为了给家人一点干粮,给弟弟一点自尊。最近我惋惜的是,当幸福向她招手时,她却在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后悄然离去。最让我痛心的是她由于哑而遭受的欺凌与嘲笑。看到永庆,一个可怜又可爱的孩子。在城里过了半年富裕日子之后就被迫生活在了茅草屋。想到有庆,映入眼帘的就是他对小羊羔的喜爱,赤脚走几十里从来不喊累,那么小的孩子每天就这样割草,喂羊,上学从不怠慢。而最令我动容的就是那么一个可爱懂事的孩子,却被狠心的医生抽血过多而死。每每看到这么残酷的场面,想起这个可爱的孩子就忍不住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作者余华,他就是如此冷静的以第一人称记述着富贵的一生,他的笔或许看起来是那么的连贯自然,可是我的心早已跟着这跌宕起伏的情节泛起层层涟漪。

书中有很多精彩耐人回味,最令我感动和震撼的便是富贵的儿子有庆的故事。脑海中是有庆给镇长的女儿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仿佛看到那个嘴唇发乌,脸色铁青的孩子。我想,其实他是不是代表着那个年代想要拯救中国的有志之士呢?他们的一腔热血被时代活活的抽干,成为有权阶级的美食。我很庆幸现在的英雄们不再是这样的境遇。对于致敬英雄我展开了以下的深思。第一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是鼓励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英雄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英雄精神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英雄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第二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致敬英雄就要捍卫英雄。2014831日,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将9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提醒人们铭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富强奉献生命的英雄。我们要坚决抵制网络上肆意诋毁抹黑英雄的现象。以法律武器守护和捍卫英雄尊严,让英烈精神融入到民族血脉。全社会更加重视保护英雄烈士,对英雄烈士予以褒扬纪念,并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不能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第三,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瞧那些英雄的故事让人可歌可泣,我泱泱九州也因为这些人更加的温暖和强大。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战斗英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事业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革命战士杜富国……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鼓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最深的思念在于追随和传承。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

这本《活着》,在世界各国备受欢迎,在美洲,欧洲,亚洲到处都是余华的读者。他在中文版的作品自序中写道:“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他把人生态度写在了这个动人的故事里,你可以直接看到友情,感动,欢喜,希望,绝望和挣扎。但是,只有来回品读整片作品,对于“活着”你才会有思路去思考。对于物是人非时迁无常的感慨,古人给了很多的佳作“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正如这本书,它将一生描述,描述了时间的漫长与短暂,描述了时间的动荡与宁静。余华说,《活着》亦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读着《活着》眼泪不在面颊上,不在眼眶里,而是静静地汇成小溪,流淌在殷红的心尖上……

只因“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句话,我走进了《活着》,邂逅了余华这部佳作。心想这书究竟描述了怎样的一个人,以怎样的姿态去度过这,以笑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啊。而我贫瘠的想象和浅薄的人生阅历令我无从知晓答案是什么。但是在这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我读出了人生百态的沧桑。说实话,这本书每一次去看都会潸然泪下,故事很简单,但他却展现给我了一种生活的道理。正如情节的构造一般,我的生活又何况不是这样呢?我想起一位老师曾告诉我“成功,就是纵然失败,依旧不减当初的热情”既然生活失望之后便是希望,那何妨不乐观一些呢?冷静沉着面对现在的困境,不改初心,不减热情。努力的向着阳光活着!即使最后没有到达理想的远方,但天空留下了我们飞翔的痕迹。所以请乐观面对你的生活吧,请相信功不唐捐,天道酬勤。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如果不抱有急功强利的心,那么生活也许会少很多烦恼。或许有人认为,生活中就该有点态度,利己或利人。诚然,这样的生活直抒胸臆,自由舒坦,然而,只倾向于利己或利人一方,并不是处世之道,历史上两个极端杨朱和墨翟,前者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不为。后者与之相反,他主张为他人,为天下放弃自己的利益。因此,中庸之道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人生态度。故事结尾听着老人凄凉的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似乎看到了一位凄凉的老者坐在田埂上,伴着他的老牛,回首他那一生。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徐富贵的人生告诉我:活着。不仅仅为了自己。那些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同样值得你为他们而活!

也许这本书在几年之后再次翻阅,品读的,又是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

 

5.《微小说选》读书笔记

赵怡帆

引言:寒假其实也没读什么书,之前买过的一本《世界最好看的微型小说》这本选集倒是又拿出来看了看。因为没想过会写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所以自己当初阅读的时候进度和布局是很随意的。但是收疫情影响原定数目没有网购到,那就只能先拿这本书的内容凑凑数吧。

正文:其实写这篇读书笔记之前我还是有一些头大,因为这本书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结构完整的小说亦或是说理性散文,这是由一片片没有任何关系东拼西凑而成的一本微小说编集,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是没有任何连贯性的,这对于传统的读书笔记来说很难下手去写一篇正儿八经的感悟。但是后来想想,其实要说问题也不大。因为这本书里面的微小说质量还是存在保障的,里面的内容我个人感觉质量还是蛮高的,有些尽管只有寥寥一页多甚至只有半页的一篇微小说,里面能够引发出来的思考就够写出两千字甚至更多。但是这么一来,如何去控制字数就又成了个问题。如果每一篇都洋洋洒洒写出感悟,那我估计两万字甚至两百万字都是不够的。那我就只能取其精华,尽量去写一些我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吧。因为零散的章节限制,所以这篇读书笔记的结构可能也有些不同,我尽量去保证这篇感悟的质量吧。

1.彬彬有礼的强盗-巴西-安德拉德

这篇微小说有一页出头,在这本书里长度应该算中规中矩。这篇故事开篇以第一人称口吻交代了故事背景,也就是上个世纪的巴西,通货膨胀严重,经济萧条。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故事展开了。在对话体的小说格式下描绘了三个彬彬有礼的强盗去布朗多家里“抢劫”的这么一件事情。这三位强盗文质彬彬,有礼貌的敲完门后来到了布朗多家里的沙发上坐着,也没有带任何的武器。他们只是坐在沙发上与布朗多闲谈,谈美国大选,谈爵士音乐,谈当下流行等等。他们谈的很愉快,就这样从下午三点谈到了晚上八点。他们从未谋面,但却相谈甚欢,最终三位强盗把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包裹带走了,消失在黑暗中。故事的结尾还是以对话结尾,其中提到这么一句话我认为很值得玩味:“如果强盗有教养的话,也就不叫抢劫了,而是一次来访。”如果光从这句话引开论题的话,那从各个角度下手,又是一篇又一篇的大论文。立意很广,可以从教养入手,可以从对待陌生人态度入手,甚至可以从作案手法入手。这都很值得推敲。但是我认为最后结尾的这么一句话如果仅仅从表面上进行一个分析又显得有些不妥。因为这篇微小说开篇就从社会背景入题,这就跟语文的分析题一样,但是这不是语文题。自己随心所欲写的读书笔记如果被语文答题模板的条条框框给网住也不好。开篇写的社会背景肯定不是凑字数的,如果将结尾与开篇的社会背景联系到一块,那么很明显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美好的遐想。放在当代也很有借鉴意义。当时的社会通货膨胀严重,经济萧条。彬彬有礼的强盗也是一种作者对于美好社会的美好幻想。这种幻想很明显是不切实际的,甚至在某些层面我认为和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大同社会有几分相似。古代所推崇的大同社会具有很明显的局限性,这篇文章固然也只能存在于想象而无法实现。这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作者对于美好的追求的一种方式而已。如果强盗有教养的话,那就不叫抢劫了,而叫一次来访。值得推敲。

2.作家的秘密-意大利-迪·克扎蒂

比起上一篇微小说,我觉得这一篇的实际教育意义更强一些。这篇微小说在这本书里面算长的了,有接近两页的长度。但是这篇小说对于故事情节的刻画很少,大量的笔墨着在了作者的自身想法上。故事梗概很简单,就是一个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的老作家对自己写作生涯的回望。老作家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斩获多项文学大奖。这让他有着极高的文坛名誉与读者群体。但过高的成就也让这位作家自己陷入了对生活的思考“我所追求的,通往荣誉的道路,尽管它举世无双,令人神往,充满了人民的赞誉和胜利感,但它实际上是一条令人心寒的道路。”雷鸣般的掌声,胜利的陶醉,灯红酒绿的生活……有多少人为了这一切送掉了自己的性命啊?美酒入口,却满嘴苦涩。难道走在大街上人人都回头望你,并轻声嘀咕:“瞧见了吗?这就是他!”就是荣誉感所带来的享受了吗?荣誉带来的享受只有这些吗?但就这么些东西确是多少年轻作家梦寐以求的啊。羡慕使人产生嫉妒,但是他们却都是正直,勤劳,勇敢的年轻人啊。为什么这个作家要让他们感到难过呢?他反而羡慕起这些年轻作家来了。没有荣誉也可以带走不少邀请,信件,记者招待会,电话,报告会,拍照,和电台演说等等激励人心,却又毒化心灵的交际活动。但这个作家明白,只要他继续写下去,他肯定会获得更高更大的荣誉,当然这也会使更多无辜的人感到痛苦。这位作家想弥补一下,于是他作出了如下决定:退却。但是他不能不写,不能让人看出他是有意为之,这样就无法让同行感到宽慰。同行的痛苦使这位老作家痛苦。但痛苦不除,又哪来的荣誉所带来的幸福呢?幸福不是和痛苦成反比的吗?所以这位作家选择继续写下去。“但我要悄悄地神秘地抛弃我的才华,去写粗糙的文章,给人以才华衰败的印象,使那些担心我还会创造奇迹的人高兴地大吃一惊。”但这实际上困难的多。他给自己列下两点要求:第一:要能争取到批评文章。第二:要压抑沸腾的创作热血。但这对于一个才华横溢,充满创作激情的作家来说,又谈何容易呢?但他还是做到了。他“压抑着心中的激情,巧妙地熄灭了才华的火花。”他写了很多不三不四,无头无尾,故事简单,语言干瘪,文法粗劣的书,一本坏似一本。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慢性的文学自杀。但他最终做到了。掌声少了,阴影开始笼罩在他的身上。但他却感到幸福。“再也不必去听那些双关语式的赞扬,现在听到的都是肺腑之言。从同事的谈论中,我又找到了那种天真烂漫的年轻时的那种诚恳,清新和宽厚的感情。”他每写一本烂书,同事们的脸色就好看一分。他并不觉得对不起那些一直期待着他的读者,因为这些年他从未放弃写作,背地里偷偷地写了十二部真正的好书。这些作品足以把他推上九重天,足以让他名垂青史。在他死后读者就可以把这些书取出来读了,因为对于死人,即使有不休著作,他们也会原谅的。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另分一行,老作家离世了。亲人们从他的保险柜中的确找到了十二个大夹子,每个夹子里都有上百页纸,但是纸上却一个字都没有。

我觉得这篇微小说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新思考。这篇文章是我目前读到现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微小说。且撇开这篇文章意味深长的结尾不说,这篇小说给我带来的不论是生活处事还是将来为人都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考角度。固然这篇文章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故事情节上有非常大的漏洞,但我相信总会有很多人能够真正去理解这位老作家的思考与处世。这是一种不争不躁的淡然人生态度。是站在人生高峰激流勇退的理性思考。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和名誉杀红了眼。作为一个中学生没有体会过人世艰辛自然我不能去对他们的这种急于功名的行为去指指点点。在生存面前什么仁义道德都是徒劳。但这位老作家却站在他们梦寐以求的高峰选择退却,这不仅需要的是决心,需要的更是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面对矛盾,没有选择针锋相对,而是选择了两赢得退却。退却之后一方面并不影响作家本人生活幸福,另一方面却能让那些年轻人急功近利的内心得到慰藉。这已经抛弃了所谓的是非,没有计较谁对谁错,只是默默地选择了一个对两方都好的方式。诚然在这里还可以大费篇幅地对青年作家这些作为进行一个批判分析,但这很明显不是这篇文章真正想表达的。这样的故事情节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生活中的类似纠纷却数不胜数。我们不去对这样的细枝末节进行过多批判,我们只是去单纯的吸收这种行为的智慧。退却之后尽管饱受冷眼和阴云,但作家却过得幸福了。尽管饱受冷眼与不解,但是他不在乎。这可能就是真正的古井无波的大智慧吧。这篇文章现在看收获的感悟很多,有时候可能一个不经意间在生活中就能运用到。这些东西自然不是读书笔记上面随便写多少多少字就能描述清楚的,那就姑且在这里收笔吧。

 

最后做个结尾吧。其实这篇读书笔记我没想到随便抽一篇微小说能写这么多。我最初的打算是抽五六篇写,但是没想到两篇就这么多了,然后详略也没有分配好。这次先长个记性吧,下次再写就有把握了。这本书我觉得收录的微小说真的很棒,我的读书笔记写出来的东西的心得体会可能比起原作想要表达的只是冰山一角,更有甚者里面有很多文章所写的东西我目前还理解不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再过几年再回来看这本书,可能体会又不一样了吧!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十二中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国基路233号 电话:0371-63981709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