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十二中学欢迎您!
其他
智慧教育
郑州12中创建河南省数字校园标杆校汇报材料
责编:郑州第十二中学 发布日期:2021-11-19

持“行稳致远”理念 开拓“智慧育人”之路

——郑州市第十二中学创建河南省数字校园标杆校汇报材料

 

郑州市第十二中学创办于1951年,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高中示范校、河南省首批人工智能实验学校、河南省十佳机器人学校、郑州市首批创新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市多样化发展示范学校、郑州市首批智慧教育试点校。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方向,以“行”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把“博闻尚礼、成德达才”作为育人目标,主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勇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近年来,学校以“智慧育人”为主题,大力发展数字校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现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概况

截至目前学校现有软硬件建设已达到了创建数字化校园的环境要求。

(一)网络环境良好,终端设施健全

在郑州市教育局支持下,2020年暑假实施光纤改造工程,实现了各栋楼之间的光纤连接,完成网络中心机房改造工程,升级到1000兆带宽级别,更新了交换机和服务器。

建成基于数字校园的教育教学应用系统:校园监控系统、IP校园广播系统、班班通多媒体系统、智慧课堂网络支持系统、无线互联网服务系统、高清视频课堂录直播系统以及集学生考勤、图书借阅和餐饮消费的一卡通系统等。

借助光纤改造,在综合楼成立了基于光纤的数据链路中心,保障了我校网络安全,并实现了校园监控系统、IP校园广播系统、智慧课堂网络支持系统、班班通多媒体网络等系统的多网合一。

在教育信息化应用终端建设方面,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智慧课堂学习终端,包括智慧黑板和iPAD;服务于师生校园学习的应用终端,包括基于物联网的图书数字设备和基于互联网的高清画屏和触摸一体机。目前完成班班通智慧黑板更新和36个智慧教室的建设,并搭建了能满足师生个性化学习的iclass教学中心和网络空间平台,深入开展以自主导学、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让学习可见”的智慧课堂教学,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二)重视空间建设,各类空间广泛应用

第一,数字化学习空间。

学校拥有集藏、借、阅、研、展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图书中心、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朗读亭,购买了智慧书架和电子借阅机,有20000多册电子图书供师生学习浏览。通过iclass教学中心建有校本资源库,素材满足各门课程教学需要,课程中至少有50%以上的内容制作成教学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或软件。建有录播教室和智慧教室,录播教室满足教师教学教研探讨需要,智慧教室实现个性化教学需求。

第二,基于数字校园的创新创造和文化空间。

国学书法教室、历史全息影像教室、数字化地理教室、生物创新实验室、数字钢琴音乐教室等,一流的设施设备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体验。创客工场、数学探究实验室、人工智能教室,供师生开展各类活动,如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数学建模等,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提升与发展

除此之外,学校在体育馆建成面积达130平的超大屏幕多功能舞台,助力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

 

二、信息化应用的探索及特色

(一)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

学校立足师生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聚焦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精准性。如何快速反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学习可见”,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依托大数据,通过课堂教育数据的汇聚、分析和动态评价,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见,学习结果的达成度可见,实现个性化教与学,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智慧发展。

学校以“行”文化建设为引领,秉持“行稳致远”的办学理念,以“可见的学习”为突破口,稳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单元整体‘智慧课堂’主题教研”活动。立足实验-推广-提升的三步走战略,历经2年的班级实验、年级推广,才稳步走向全校整体应用。

目前智慧课堂实践已推广到全校三个年级34个教学班,并做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 学校将继续抓亮点,树典型,促教研,做总结,再提升,完善管理细节,深化教学功能,全面推动三个年级的智慧课堂常态化教学。

在“智慧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组织教师从教学设计、资源制作等方面不断创新,打磨,深入发掘智慧课堂应用模式,涌现出一批具有学科特色的精品课例,形成学科输出能力,给所有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研组每周进课堂听课,并组织评课教研活动,讲课老师精心准备,学科老师精彩点评,在实践中不断分享、研讨、提升,打造出学科特色智慧课堂。

在智慧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活动和国家基础教育精品课活动,黄玉杰等多名老师获省市一二等奖,我校教师李国强和杨文娟参与“学在郑州”平台名师课堂的录制,为全市推送高一、高二年级音乐优质课。

(二)智慧引领,学以致用

1.成立智慧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加强智慧引领

为有效开展智慧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特色项目工作室。目前该办公室有6名专职教师和50余名兼职教师,对智慧课堂如何开展、数字化校园如何建设、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路与途径进行研究、并指导学校有效的开展信息化建设。一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课题成功结题,形成了多个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模式。

特色项目工作室,从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入手,自主开发出“研究性学习研究进展管理系统”软件,升级创客教育功能教室,率先引入小组合作式平板教学,开启智慧环境的教学实验,并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形成一系列教学成果。

2018年,学校的教学成果《普通高中创新教育“工场+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肯定和认可,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评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0年张红勋获得钟南山创新奖。

2.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以创客工场、机器人实验室、数学探究实验室、生物创新实验室、校园广播台和学生机房为突破口,用兴趣作指南开展各式技术学科活动,并穿插于教学当中。指导学生先动脑,再动手,形成正确的信息意识,努力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校各项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技术服务,在班级里成为技术高手服务同学和老师,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发展学生的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技术的兴趣。

通过学以致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批鲜亮的创新成果。有200多名学生获得国际、全国、省、市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有8名学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许多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大河报》、《发明与创新》杂志发表,其中孙佳佳等八名同学的《植物墨水的研究》被中国知网收录,2019年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学生梁书萌获得国际金奖1项。同时在河南省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类比赛中,多次登上荣誉殿堂,并获得“河南省十佳机器人学校”、 “河南省首批人工智能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信息化广泛应用

学校紧跟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校园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为一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名师直播课堂建设、名班主任工作室班会公开课、基于数据的教学评价研究等研究,积极推动学校信息化应用。通过打造具有12中特色的名师名班主任网络直播课堂、网络课程,提高了学科教研的有效性和效率,使广大青年教师能时刻得到名师的指导,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学校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充分借助信息化不断深入开展。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微党课录制中,通过深入挖掘身边的事例,精心编写教案、录制微课,集中展示支部党员的先进典型事迹,学校全体党员集中观看,一同感悟平凡之中的不平凡,争做新时代的传播人。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历史学科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充分应用iclass应用平台,以分小组积分争夺排名形式呈现,设置了必答、团队抢答和个人抢答三个环节。各代表队在比拼过程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互不示弱,尤其是“团队抢答”环节,把赛场气氛推向高潮;台下观众们亦化身“亲友团”,投入到答题的“帮答”环节中来,为参赛选手出谋划策、加油鼓劲,使得竞赛精彩纷呈,悬念迭起。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学校精心策划、组织举行“‘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青春心向党·唱响新征程”主题活动,郑州12中学子用十二首具代表意义的红色歌曲,演绎十二段红色故事,向建党百年献礼,唱响新征程。

三、紧跟教育信息化2.0时代,建设智慧校园

20184月,教育部制定下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1.0” 到“教育信息化2.0”的跨越。

近年来,根据郑州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学校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创建工作。2018年起,为了做好信息化推进工作,学校已将其在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工作、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中的具体措施和推进思路,写入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注重顶层设计,秉承“行稳致远”的办学理念,立足师生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评价等各项工作进行智慧教育的系统化建设,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

我们始终坚持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提升学习质量、提高教师专业、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

乘数字校园建设东风,启“双新”改革征程。

未来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带着初心,一路奔跑,一路收获。

 

2021108

 

Copyright ©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第十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国基路233号 邮编:450044 电话:0371-63981709

官方微信